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鑺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2、判断题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贫乏
B.生产技术的落后
C.灌溉技术的落后
D.农民意识的落后
3、选择题 下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寔
4、判断题 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丼渠
5、判断题 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对西汉、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进行了抽样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 地区(今山西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江浙闽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两广一带)
| 人口密度(人/km2)
|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 太原郡
| 13.1
| 会稽郡
| 12.3
| 南海郡
| 1.0
|
唐代
| 河东道
| 23.1
| 江南东道
| 31.44
| 岭南道
| 2.71
|
A.今江浙一带始终是中国发达地区?
B.人口密度全面反映劳动力集中程度?
C.从汉到唐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较快?
D.人口密度值能衡量出社会发展速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