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幸福年代里”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欲望
B.感觉
C.兴趣
D.知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通过学习知识来唤醒灵魂中的美德。因此苏格拉底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指的是知识。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 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经济增长、中国市场、中国降低壁垒等信息和每一项中的“红利”可以看出这是讲的中国的入世对世界的影响,世界从中分项到积极的成果,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是否是上海;B项说的是中国的情况,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世界的变化,而是世界的获益的地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邻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她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重大的问题。?
一一张伯伦1939年11月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一一丘吉尔1940年5月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①张伯伦、丘吉尔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二人的言论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②张伯伦、丘吉尔在对待侵略问题上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别?
③在张伯伦眼里,小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存在什么关系?就这一思想,简要评价丘吉尔的抵抗政策。
参考答案:①张伯伦:是在德国提出对捷克的领土要求,慕尼黑会议满足了德国的侵略野心的情况。丘吉尔:是在德国重创了英法军队,打击目标直接对准英法的情况下。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英国的利益。
②张伯伦: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因为当时英国没有直接受到法西斯的进攻,同时企图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丘吉尔:坚决抵抗侵略,因为德国在灭亡波兰后,没有去进攻苏联,而是进军西、北欧,把矛头对准了英法。
③只要不牺牲英国利益,不使英国卷入战争,就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丘吉尔的抵抗侵略只是在牺牲小国利益还不能保住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被迫与德国相抗衡。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结合不同时期英国的处境去寻找二人言论不同的原因,再结合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加以评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5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⑴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2分)
⑵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9分)
参考答案:⑴内蒙古自治区。(2分)
⑵相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3分)
不同:①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