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农夫早出暮入”、“ 妇人夙兴夜寐”,可以看出农民生活的辛苦,故A项不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能得农业地位的重要,故B、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对小农经济的考查预计会以图片、表格等形式作为切入点,考查其形成的原因、地位、特点及其评价;还将从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这是某人为2010年春节编写的槛联,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1分)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1分)
(2)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分);时间:唐朝(或隋唐)(1分)
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分)
(3)新现象:材料三反映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1分)?
材料四反映出现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1分)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2分)
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
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2)观察图片,材料二中的图一《耕织图·耕图》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图二反映了清代北京城商业的繁荣,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是同一时期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明代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反映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材料四反映了明清时期“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即繁荣的工商业城镇数量增多。
(4)材料五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即工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除此之外,清政府对外还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