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青:“余与陆子兴(微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员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围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辛丑条约》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廖仲恺大事年表
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参加反袁活动;
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
1921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次长;
1922年,筹集北伐经费;
1923年,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一大”主席团成员,坚持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支持省港大罢工;发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批判国民党右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杀害。
——摘编自陈福霖余炎光《廖仲恺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7分)
参考答案: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深重;民主政治在曲折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西学广泛传播。(8分)
(2)特点:艰难曲折;指导思想不断革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和组织水平提高。(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材料中列举了廖仲恺参与的重大活动:从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到1925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批判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杀害。综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革命力量、组织形式等角度分析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艰难曲折;指导思想不断革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和组织水平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太平天国把主要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也说明了这一点,ABD都是具体原因,而C是根本原因。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但是从程度上看,太平天国把主要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说明阶级矛盾是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或B。错选A的原因是没有审清题干中问的是“民生主义”,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分不清楚三民主义的各自所指;错选B的原因是看到了民生主义,但对于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没搞清楚。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主张“实现耕者有其田”,C项反映了这个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