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4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4分)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判断题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判断题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4、判断题 ?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 自隋大运河开凿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 材料一:唐文宗曾下诏:“南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它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国初年,长三角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材料二:《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2) 依据上图,说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什么?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 材料三:

浦东开发开放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浦东开发开放后——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
(3)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有利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