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这种观点的依据在于
①《道德经》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②道家是最早探讨世界本原的学派
③道家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④道家思想对国人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的深远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 ]
A、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B、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可自由传教?
C、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郭士立推动中国报刊本土化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至宋代,思想史上出现了理学思潮,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但是,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请回答
:
(1)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对历史史料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哪些属于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家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请推断理学家?你怎样看待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
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人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3)存天理,灭人欲。这是违背人性的极端的做法,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谈仁义道德。但是人确实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弘扬仁、义、礼、智等美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