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1921年1月给蔡和森复信中说:“罗素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这种主张,只有一句评语: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已认识到
A.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B.主张用改良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C.认为俄国革命道路须与中国实际结合
D.主张以土地革命来唤醒民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1月...罗素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即可说明该时期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已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这反映了
A.美国积极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动态
B.美国打箅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
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
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的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美国的对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说明B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义和团发现在1900年;C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 
 
	参考答案:(1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利于争取广大农民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历史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并没随之改善,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3 )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克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
(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追求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材料三: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4分)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2分)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2分)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2分)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2分)(其它城市,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上海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答出具体作用亦可给分)
(3)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2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思想;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其城市革命方式的失败,引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