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1921年1月给蔡和森复信中说:“罗素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这种主张,只有一句评语: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已认识到
A.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B.主张用改良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C.认为俄国革命道路须与中国实际结合
D.主张以土地革命来唤醒民众
2、判断题 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这反映了
A.美国积极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动态
B.美国打箅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
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
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的利益
3、判断题 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4、判断题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
5、判断题 (18分)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材料三: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4分)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