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中国“门户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俄中“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5月26日在上海举行了闭幕式。有关上海的史实正确的是
A.上合组织是由上海六国机制发展而来的
B.上海是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C.尼克松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上海是中共独家诞生之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为五国机制发展而来,B、上海不是经济特区 D、不是独家诞生之地,还有浙江嘉兴南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思想觉悟和素质普遍较低的社会现实下,资产阶级较之其他阶级先进,应该与其联合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B项符合题意,新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A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不合史实,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特点的是毛泽东的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项与材料无关,因此答案选B项。
点评: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礼服兴,傲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然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跨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材料三?毛泽东曾12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两图分别是49年2月的第一次和2005年6月的第十二次,内文都作了简单描述。1949年2月报道称“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5亿困顿疲惫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2005年6月报道标题为“中国的新变革”:“刘丽……这个农民的女儿一直在广东一家工厂里工作,天天泡在繁密的缝纫机声响里。是的,这里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 ”。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提及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6分)
(2)材料二中孙的几个口号指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5分)
(3)截止1949年,毛泽东承担的主要历史课题是什么?其能够大获成功,具备了哪些有利的内外条件?(5分)
(4)毛逝世后到2005年,为实现“全世界没谁能逃脱‘中国制造’,中国领导人在探索中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服饰;社会习俗;历法纪元;礼仪变化;政治体制-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时代精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反封建专制和等级伦理,提倡资产阶级平等、民权;提高妇女地位。(6分)(2)民族民权民生;半殖半封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三民主义符合顺应发展趋势,表达资阶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的愿望;成为辛亥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5分)(3)历史课题:寻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条件: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成为革命指导;中共代表人民得到群众支持;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5分)(4)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景涛,科学发展观(3分)(5)时势造英雄,顺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才能成功;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纲领和理论形成必须适合本国国情。(答出1点2分、任答两点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中国能源报》(2010年5月31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 1951年丰满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工程,到1960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八台主机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全部结束,总装机容量达55.37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水电青工网》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丰满发电厂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6分)
材料三 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MW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0M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总装机1 002.5MW。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网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级电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掠夺东北水力资源,为日本继续侵华提供物质保障和电力资源保证;服务侵华战争和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加速东北殖民地化,把东北建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和大本营,企图长久占据中国。(6分)
(2)苏联专家的帮助 ;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和一五计划期间的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昂扬的精神状态。(6分)
(3)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制造业生产、装备水平的提高;丰满电厂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6分)
本题解析: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为了加速掠夺东北的水力资源,为侵华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加速东北殖民地化,把东北建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和大本营。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了丰满发电站。
(2)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分析丰满发电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的原因:苏联的援助;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和一五计划期间的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等。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分析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级电厂的原因: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制造业生产、装备水平的提高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