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第四条——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第六条——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两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1分)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1分)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1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和元朝对边疆管辖,(1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
(2)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1分)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1分)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1分)
(3)共性: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1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1分)认识: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秦朝发动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郡县制的推行
D.统一文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故选A。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C项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中涉及到全国的调配人力物力的信息不符;D项说的是文化的统一,和材料说的行政力量强大关系不大。
点评: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一切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的力量,以至于中央有能力征用大量的劳力去修建阿房宫。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后世的发展演变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一历史场景最可能发生在………………………………………………………(?)
A.西汉中期
B.新朝时期
C.东汉后期
D.三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了汉代初期实行的察举制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并未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结合史实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东汉后期,答案选C,A B两项时间与史实不符, D项已经出现了“九品中正制”。
点评:本题的考查角度还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
A.战国的郡
B.秦朝的道
C.汉代的州
D.元代的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