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初年
D.隋唐时期
2、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2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判断题 《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A.安边境
B.尽地利
C.稳秩序
D.抑商业
4、判断题 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4分)
(2)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