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中并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的这个特点。B项为错误项,商品经济与小农经济是相反的,所以排除B项。D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与其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四?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
⑵结合材料三,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⑶材料四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⑷《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理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
⑴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分)
⑵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
⑶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提倡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6分)
⑷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社会经济基础:小农经济。(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井田遭到破坏;从材料中“初税亩……初者,始也”可知,承认了土地私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知,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第(2)问,从材料中“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可知,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可知,自耕农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第(3)问,从材料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多子多福”“子孙满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进行总结即可;第(4)问,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进行概括即可,其存在的经济基础联系史实可知是小农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 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
A.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男子在田间劳动,女子在家纺线织布。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