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 ②民主集中
③社会主义 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4年宪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3分)其中A思想的核心和他的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8分)其中哪个主张对君主有警示作用?(2分)汉武帝接受他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和课本知识,“四书”指哪四本书?(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孟子、荀子;(3分)仁和礼;(3分)有教无类等。(3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三纲五常;(8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2分)原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分)
(4)《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言之有理均可得分,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1)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中根据课本所学,依次是孔子孟子和荀子,A是孔子其思想的核心仁礼,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2)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展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据课本答出其他。对君主有一定制约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汉武帝的接受主要是由于有利于其统治(3)根据材料总结出其主要的观点即可,即反对孔子的权威。(4)材料中所说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要辩证的看待,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可以得出明确的信息,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而A项是墨家的主张,克己复礼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民贵君轻是阐述君臣关系,强调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但这两项和题干事件没有关系,此题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题干事件很容易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其本质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由此信息可得出墨家用法严格规定社会秩序,以此达到社会的稳定,因此C符合题意。墨家与法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A表述有误;墨家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由此可知B表述不合史实;而D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探索活动?
参考答案:
变化:①探索者的阶级属性起了新变化:由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分子和农民阶级的代表转到民族资产阶级。
②探索的内容有了新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以前,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富国强兵;农民阶级提出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初步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资政新篇》,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经济上提出振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上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进而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开始运用西方的政治学说。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能够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拯救民族危机,并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权。
评析:①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活动在当时是进步的,代表了时代发展方向,也是爱国的。
②他们的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
③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理想行不通,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④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国不可能独立走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解析:本题时间界线限定在19世纪60年代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可从阶级属性、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要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当时的局势分析原因和趋势。要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