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2、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26年,前香港总督全文泰在其题为《香港之将来》的演讲词中强调“香港是英国在华的宝贵财产”,认定香港的前途取决于英国的海空军事实力。并预言,“如果在本世纪之末,新界之租借随便让其满期(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即‘新界’,租期99年)。我们切勿以为可以回复到一八九八年以前的情形。”他认为“香港与新界现已成为不能分解的整体了。……故新界必须如香港一样永远属于英国,否则连香港本身将来亦必须交中国”,因此他建议英国政府应趁国民党政府“纷扰无能”之机,“使中国能够很光荣地同意永远割让新界与英国。”?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荚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据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近代以来,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的香港地区。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香港总督金文泰是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香港问题规定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什么“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并分析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策划“南北议和”?
②伪装“中立”?
③准备武装干涉?
④孤立临时政府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4、判断题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对此图表解释正确的是

[? ]
A.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共和”,反映了清政府要民主但不放弃帝制
B.1898——1903年“民主”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1903——1908年“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均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D.1908——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5、判断题 《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方案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得于实施
B.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
C.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合流,力量对比悬殊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吸引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