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故选B。
点评: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包括( )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④物资缺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的理解,要牢记有关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冯如
B.詹天佑
C.莱特兄弟
D.陈纳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与理学有关,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符合题干主旨,故本题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知识点,题干强调的是“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排除ABD项,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