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丁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牛;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蚧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 ]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
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
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改革政治,调整署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A.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
B.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州的区划
C.宋元时期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相同
D.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出嘉兴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县—郡—府—军—路等发展阶段,唐代府的行政地位高于郡或州,宋代以后路的地位也高于府或州,由此不难看出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答案选D。战国时期已有县制,州的区划始于汉代,A、B项不符合史实;C项郡府军司的行政级别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自公元初年后的600余年间,长期威胁国家统一并制约中央集权的最大的分裂毒瘤是
[? ]
A.同姓王国叛乱?
B.藩镇割据力量?
C.少数民族政权?
D.地方豪族势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