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B .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借用对待儒学态度宣传民主
C .新文化运动者已经抛弃了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D .本质上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她”最早出现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日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彼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2)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