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 职 位
| 基?本?职?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4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2分)
本题解析:
(1)解答第1小问时注意要求“君权与相权关系”实际上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时中央机构的设置与调整。
回答第2小问要在第1小问的基础上总结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规律、趋势。
本题的考查提醒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解答本问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3)本问实际是考查了宰相与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的比较认识,可以从地位、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比较。同时注意结合材料三组织答案。
(4)解答本问首先要弄清黄宗羲观点的意思:自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来,政治更为腐败。同时结合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夷岛”、“海波”可判断该将领从事的反侵略斗争与海患有关,而作为民族英雄的郑成功,不会把祖国的固有领土台湾称作“夷岛”(即外夷的岛屿),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材料跟科举制相关的是(?)
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官制度,其中A是世袭制B是察举制C是九品中正制D是科举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
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