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央视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已经落幕,来自杭州的陆佳蕾最终成为捧杯者,下图为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所示的四个字,分别为:春、夏、秋、冬。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A.甲骨文以记载种植活动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代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甲骨文”和“春、夏、秋、冬”?才是本题的题眼,“甲骨文”说明是商朝时期,“春、夏、秋、冬”说的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材料的整体意思就是“商朝时期已经有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说法,所以本题答案是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AC和材料是有点关系,但很明显不能从整体上概括材料,商朝当然不是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所以B想本身就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材料二:(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琦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三: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2)材料二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三所展示的纺织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四、五反映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参考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丝、棉。(2分)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4分)
(3)材料四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五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2分)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相结合,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出处为汉朝,得出纺织的原料应为丝,并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可知为棉,并对二者的优劣加以比较得出答案。
(3)从经营方式上加以比较,根据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概括出结论。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出现过。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考题共有13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计算比较、论证阐释等方面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D.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井田制的评价,井田制为一种名为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因而贵族也没有土地的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我国原始农业可追溯到
A.神农氏传说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发生时的人物。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农业的反映。原始农业最先是简单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因此选A。
考点:原始农业
点评: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