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④北方战乱频仍? 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 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太宗在《百字箴》中说到:“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下列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体现了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体惜百姓的民本思想
C.反映小农家庭自给自足,生活安逸、富足
D.体现了唐太宗提倡节俭、注重修养的美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唐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但南宋以后却让位于江南。经济重心的转变曾经引起了中国文明的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历史上在西汉后江南地区有三次开发,请说出三次开发的分别是哪三次? (3分)
(2)根据所学,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试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东晋、南朝时期;唐代中叶以后;南宋时期。
(2)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补充了劳动力;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
南方水力、光照等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3)是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导致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凸显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
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
使南方的自然环境也受到重大影响。
本题解析::(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包括以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为核心的陕西、河南等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发展;至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迁到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安定;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等。
(3)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概括。
点评:文字型材料解析题(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理解文字是关键(1)反复研读正文、注解、出处等; (2)特别关注提示性、概括性、总结性文字(通常在材料开头或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4)确定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如世纪、年代、事件等)、空间(中国、世界、某国某地区等),准确界定时代背景; (5)关注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立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则主要起消极作用,故①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起了一定作用,但二战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故③正确;自由放任政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起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故④正确。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