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1985年,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轰动全国。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
材料一?达尔文者,实举十九世纪以后之思想,彻底而一新之者也.是故凡人类智识所能见之现象,无一不可以进化之大理贯通之:政治、法制之变迁,进化也;宗教、道德之发达,进化也;风俗、习惯之移易,进化也.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此义一明,于是人人不敢不自勉为强者为优者,然后可以立于此物竞天择之界。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鹄以进.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5分)?.
材料二?康氏评论孟子所说“民为贵”时有云: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公平所归乃举为民主,如英、法制总统然……近于大同之世.经这么一解释,儒教 本就有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思想了,并明示了二者的更迭和渐进过程.康有为于是主张设制度局以定宪法,并以孔子自称为素王,孔子亦主张改制,为其变法立宪确立了经典依据.就这样,通过对儒教本土资的重新挖掘,宪政理论大可自给自足,移植西方宪政而不必同时引进西学,难怪梁启超称呼康有为系“孔教马丁·路德也”.
——《重读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称呼康有为系“孔教马丁·路德也”? (5分)
参考答案:(1)观点:进化论思想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应学习进化论,变法自强。(2分)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3分)
(2)二者都主张改造本国的旧制: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进行改革,马丁路德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5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达尔文者,实举十九世纪以后之思想,彻底而一新之者也”、“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鹄以进”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赞同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应该学习进化论,变法自强。(2)马丁路德与康有为的改革有相似性,二者都是借助某一项思想作为工具宣传自己的主张。马丁路德利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康有为则是借助了传统文化。二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康有为与洪仁玕思想主张的不同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列强侵略
C.实行君主立宪
D.兴办新式学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政治主张方面,洪仁玕提出民选官员,但康有为则提出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下列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 )
A.修筑铁路
B.政治性贷款
C.开设银行
D.开设工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侵害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启超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国家”。为了造就新民,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展了哪些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因循守旧,目的是救亡图存?
②倡导“断发易发”和“废止缠足”?
③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④既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也积极主动地寻求权贵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其中 ③错误错在了“开始”这个词汇,故排除,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