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
材料三?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3分)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殖民地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3分)。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9分)
(2)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分)
(3)原因: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4分)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宋代和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时期“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盛;出现了商帮和会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可以概括出“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有: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依据材料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可以看出三种势力分别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依据材料三中“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由此可见通商口岸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依据所学,通商口岸城市交通便利。第二小问考查通商口岸的设立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
——《汉书?地理志下》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厚,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者写“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自《太平御览》
材料三?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各地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营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
默里《文明的解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6分)
(3)据材料三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6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剥削。(4分)
(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超过北方。(6分)
(3)因素: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合同、合股公司、佣金等。(2分)
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做法;封建制度的阻挠。(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如: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
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
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社会、经济和文学等概况,联系所学,ABD三项符合史实,C项错误,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明朝末年在中国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
点评: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文学日渐符合市民的需求,出现了宋词,可配乐演唱。明朝随着国际上新航路的开辟,国际交流也频繁起来,玉米等由西方传入我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2分)在历史上,货币的统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
材料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四?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
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
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
——严慎修《晋商盛衰记》
材料五: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信息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4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5分)
(5)据材料五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1分)
意义:(5分)①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②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③秦始皇对货币的统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2)功能:汇兑(1分)
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2分)
(3)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铁钱不便于流通;借鉴了飞钱的功能(3分)
功能:货币流通(1分)
(4)功能:存放款;汇兑(2分)
作用:省路费;免转运;防劫失(3分)
(5)背景: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4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 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以外,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地处手工业、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生产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扩大;属于纯经济职能的工商业市镇;(任答三点得6分)
(2)论据:经商累积的财富用于买田置地或供下一代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因素:闭关锁国,海外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贫困,购买力不足;自然经济为主体。(8分)
(3)特点: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开始解体;(6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模式对经济发展限制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图片中信息来回答,图片中外商船厂、洋务企业以、民族企业以及小农经济解体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外国侵略、西方文明冲击的角度归纳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