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4月
? 材料二 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又称“西欧共同市场”,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摘自《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与《北大西洋公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北约的成立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欧洲经济共同体系约》是欧洲国家合作和国际调节的经济条约;《北大西洋公约》是军事政治集团公约。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的初步完成,加深了东西方之间的对立,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冷战;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核心的形成,加强了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奠定了战后美欧关系的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直到……1820年 ,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不对,中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是在近代洋务运动开展后;C不对,此时已经是19世纪前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D不对,分析历史不应带有偏见,而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虽然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型,但毕竟地大物博,传统封建经济仍然发展。B符合题意。
点评:历史选择题题干提供文字性材料(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艺作品等)或者图表材料(历史地图、图画、照片、统计数据、函数曲线等),这些材料大多在教材中未出现,但其材料中心信息必然显性或隐性蕴含于教材中,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核心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它实际上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的变革带动经济的发战,经济是社会发展的跟本动力。因此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A项正确.其它选项也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不是跟本原因。
点评: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