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封建社会抑制土地兼并常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由政府交给农民耕种,一般不能买卖,农民要负担一定的徭役。故选D。A项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B项是因为土地兼并而带来的现象;C项是土地兼并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夫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那一种形态 (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从材料看反映了这种手工业规模小,主要用来自给自足所以是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中可以看出,此段材料强调重农抑商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金融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血液。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贝壳 铲币、蚁鼻、刀币 半两钱 银元 法币
图①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趋势?(6分)
材料二
图②交子 图③《清明上河图》局部
(2)指出“交子”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其历史地位。(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趋势: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由多种货币并存向统一货币过渡;金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使用逐渐便利。(任答三点给6分)
(2)时期:宋朝。(1分)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分)
原因: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产品种类增多;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纸币成为商业流通中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商业繁荣。(任答三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 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商朝时以贝作为货币;战国金属货币通行但形制不一;秦统一货币后先后主要通行铜钱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明清时期由多种货币到白银为主要货币;近代中国先后出现银元、法币(纸币),据此归纳。
(2)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再根据北宋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限制、纸币的使用等方面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