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公元七世纪时中国商人的生存状况。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湖南商人刘梦溪在广东十三洋行经营土货、收购烟草
B.山西商人齐之姜自幼追随同乡组成的商帮跑买卖
C.湖北商人何维君来到长安,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
D.四川商人翁旖旎在广州收购阿拉伯胡商带来的奇珍异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公元七世纪”判断为我国唐朝前期,A十三洋行最早为晚晴时期;B中商帮应在明清时期产生;C中“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体现打破市仿制度从唐代后期开始。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情节构思反应商业时代特点,主要用排除法。还可以考查货币变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反映了唐代?(?)
A.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B.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注重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可以看出,唐代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防止交易欺诈等。故选D。A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商业管理方面;B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在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市场交易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唐代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后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图文并茂,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角度新颖,又将数学、地理、历史知识的考查和历史研究理论(计量史学)的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经典。解题知道中国经济重心南宋时就已完成了南移,元朝时经济重心已在南方,再依据简单的地理知识和小学算术知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有(? )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朝时期白银普遍流通;田序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业发展。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 、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下边两幅图,图2与图1的商业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普遍使用纸币
B.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
C.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场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