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的商品受世界欢迎
C.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步
D.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B.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C.政府的提倡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是最佳式的,设问关键词是:主要因素。四个选项合题目都有关系,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相比其他三个选项更主要,所以本题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1954年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下图)。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C不对,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指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D不对,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1954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因此选A.?
点评: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内涵是( )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A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A项错误;B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出现于80年代,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954年宪法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社会性质的转变。故本题选择C。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