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平弧三角”、“64种化学物质”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故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天演论》、《原富》、《法意》、《群己权界论》等书目都属于社会科学类,反映了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时代需求。故选C。ABD三项根据材料可以明显看出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宣传方式,严复是维新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是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传播维新思想。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先后顺序是:
[? ]
A.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D.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时人曾对当时的某一著述作如此评论: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B项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项是托古改制的著作;D项主张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CD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40年代,我国思想界“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B.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
C.“经世致用”治学传统影响
D.《海国图志》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不对,与原因无关;C不对,属于次要原因;D不对,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表现而非主要原因。
点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而逐步深化和发展的。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这些思想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民的目标。但这些先进的思想都起到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