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图片涉及到欧洲欧共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中美关系、第三世界掀起的不结盟运动,四者都是战后国际格局的表现,结合选项,只有A能全面反映图片的信息。故选A。B项表述不准确;C项不符合欧共体的建立和柏林墙的修建等;D项不符合欧共体、柏林墙和不结盟运动等。
点评:冷战是美苏之间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激烈的对抗,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以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激烈的较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柏林墙等反映了这一现象;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表现有欧共体的建立、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图2?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信息: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2分)
说明:“二战”中纳粹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使其处在“冷战”最前沿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开始发生巨变。进入90年代,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4分)
示例二:信息:欧洲由分裂对峙到形成一体化。(2分)
说明:“二战”后,两大阵营进行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状态。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开始了经济一体化进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扫除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外部障碍。为适应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发展等趋势,欧洲的联合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4分)
示例三:信息: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说明:“二战”后,以美苏分别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上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政治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
示例四:信息:世界经济格局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并存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2分)
说明:“二战”后,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并存。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新兴国家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实行,使世界市场再次趋向统一。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4分)
示例五:信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由对峙到一家独大。(2分)
说明:“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分别形成以美苏为核心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长期处于冷战对峙局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华约解散,北约扩大。冷战对峙局面就此结束。(4分)(以上示例任选二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开放性试题,考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审题是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题干中的要求是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比较两幅图片,从国家角度看,明显的是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选择哪一个信息来组织答案,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明显德国的信息更能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从地区角度看,从图片对比中可以发现以前属于华约组织的很多成员国现在都已加入欧盟,概括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形成一体化,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图一明显体现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图二明显反映的是欧洲的联合与自强,苏联已经解体,进而概括出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反映出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C.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说明涉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A不对,只涉及政治领域;B不对,全球化是最终趋势;D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在上世纪70年代解体。因此选C.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的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战争起因是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的第19个省。
材料二:大洋网2003年3月20日报道,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3年2月初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对伊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救命呀!
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英国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异同。(6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
参考答案:(1)同:①都是美英对伊作战;②目的都是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重建“中东秩序”。异:①前者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后者绕过联合国;②前者主要是制裁伊拉克,后者主要是借口打击恐怖主义。后者对美国“重建中东秩序”的作用巨大;③前者得到较多世界大国的支持,而后者遭到较多世界大国的反对。(6分)
(2)趋势:①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所加强。(5分)
本题解析:(1)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两次对伊拉克动武的性质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在为美国的利益服务;(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在多极化的趋势下地区冲突依然不断,美国到处施威,但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联合国的作用得以加强。
点评: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与冲突不断,这说明殖民主义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利益的争夺依然激烈。高考对该项内容的考查主要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点放在一起,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世界
[? ]
A.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
B.?美国不再遭到战争与恐怖威胁
C.世界从此不再有战争?
D.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