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可以看出,皇族内部的权力受到很大的削弱。故选B。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通过分化相权,最终加强了皇权;AC项正确,但是材料未体现;唐代的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说法错误。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一考古队发掘石碑一块,刻有:“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块石碑应反映哪一朝代?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元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有关内容。“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是说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直接统治全部疆域,没有分封概念,从此没人可与之竞争天下之主,收缴民间武器铸成大鼎,两条措施之下,可以确保再无战乱。这明显就是歌颂秦始皇功绩的碑文。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一历史场景最可能发生在………………………………………………………(?)
A.西汉中期
B.新朝时期
C.东汉后期
D.三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了汉代初期实行的察举制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并未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结合史实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东汉后期,答案选C,A B两项时间与史实不符, D项已经出现了“九品中正制”。
点评:本题的考查角度还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