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
A.以礼乐制度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B.中央集权制度
C.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D.王位世袭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 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 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并指出它的局限性。(4分)
材料二:秦律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6分)
材料三: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宪法》序言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1787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⑷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进步作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每点2分,共4分)
局限:《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掺杂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同态复仇.可)(4分,每点2分)
(2)秦律的特点:①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②周密,涉及内容广泛;③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共6分,每点3分,答对2点得满分)
(3)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分权制衡避免了绝对权力(或专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每点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4)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
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本题解析:(1)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十二铜表法》的进步作用主要从该法案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基本法。成文法的出现,使法律审判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的权利,对平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保护。局限性主要从该法案的性质和维护的贵族的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2)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秦律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材料“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即可看出。也可以看出秦律周密、严酷的特点。(3)此题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有保障了地方的自主性;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保障了民主制度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只要围绕着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由题中“常与知州争权”及“朝廷使我监汝”判断该官职应为北宋时期的通判,监视知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思想家谭嗣同评论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意指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
A.秦的暴政成后世统治者警示
B.秦朝确立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模式
C.秦朝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
D.清朝君主专制和秦朝本质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基本为后世所沿用,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等。故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这反映出清政府
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
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
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
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