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对地方的管理,并不能反映出中枢机构体系的情况,排除A;由表格可以看出州的地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且每朝要么是二级,要么是三级,这说明了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但是并不能得出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反过来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主性很小,而中央权力加强,所以排除C,答案选B;从表格中不能得出经济区域间的关系,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 ]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
A.善于纳谏
B.重用贤能
C.轻徭薄赋
D.唐由盛转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唐太宗李世民在统治过程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终于促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其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处于急速上升时期,D项叙述不符史实,答案为D。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治国方略是否全面掌握,即是史实方面的考查,也是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当时的谚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以看出,察举制并不能很好的举荐人才,显示了这一制度的弊端,因此A正确。B项说的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察举制已经打破了世袭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九品中正制,D错误。故选A。
点评: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地方掌握了选拔大全,弊端很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