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男耕女织的主要特征,所以A项不全面,C项不正确,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中国古代农具,解放了人力的是(? )
①翻车?②筒车?③曲辕犁?④耒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②筒车是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让竹筒取水,流水自转导灌入田,不用人力。③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因此选D。
点评:本题要求在多个选项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解此类题的思维障碍:①粗枝大叶,不能对每一选项仔细分析;②出现知识空洞,对史实的分析和掌握不系统全面;③缺乏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排除障碍方法可采用:①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②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③做此类题一定要更为小心,对所有选项都要审查,再逐步缩小包围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 ]
A.棉花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B.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农村扩展
D.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②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对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产生积极推动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先进生产工具和水力工程的兴修都有助于这种农业的发展,所以③④两项符合题意要求,①属于中国早期粗犷农业的发展特征,②项中曲辕犁是精耕细作农业成熟或完善的标志,与初期发展阶段要求不符,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三国之民到秦国垦荒,是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胜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哪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表现。
(3)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结合史实,归纳这些信息对其他经济部门的主要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参考答案:(1)特征:大力垦荒以扩大耕地面积;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各国政府的鼓励性措施。
(2)变化: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表现: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技术进步,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以丝织为主的手工业技术高、产量大;荆州和扬州成为重要城市。
(3)信息: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影响: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趋势: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从每个材料中最大限度的发掘信息,又要有宏观把握的能力,例如材料所涉及的经济现象地域、部门分布变化,这是解题的能力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