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要求找出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两项符合史实,③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是众多学者、艺术家们的共同主张,但各学者本身也还有不同的主张,人文主义本身也非完整的思想体系,④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代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力量,但力量弱小并没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故答案选A项。
点评: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最为本质的内容是民主色彩浓厚,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那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并非是从西方传人而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民本内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
(2)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是天下不得安宁的根源。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
(3)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包含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 ②工商皆本 ③经世致用 ④“天下为客,君为主” ⑤实行众治
[? ]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2分)
(2)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分析两人所处的相似政治背景(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4分)
(4)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
参考答案:(1)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2)观点:材料二: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社会契约论。(2分)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1分)背景:封建专制统治力量强大。(1分)
(3)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2分)。
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任意一点,2分)
(4)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分)(如只笼统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只给1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反对权力被滥用,主张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2)从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材料三“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分析二者的观点。这种观点的背景则是封建专制的强大。(3)从材料四可以分析的出,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学没有限制人们的信仰自由,是具有平等精神的。认为引进学习儒学思想可以反对天主教的教权。伏尔泰的思想并未真正的认清儒家思想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4)二者所造成的影响的不同在于二者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的不同。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6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