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被称为“荣光女王”,其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开始确立。……1689年,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双王统治持续到1694年(玛丽二世去世),“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
——摘编自徐明月《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观察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体系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王诗成《中国2l世纪海洋战略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文化角度概述材料一中“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的有利因素。(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论证材料三中三个时代论断的合理性。(16分)
参考答案:
(1)因素: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殖民霸权。(6分)
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或:思想解放运动);近代科技的发展。(4分)
(2)内因:(8分)
政治上:国家统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完善;推行霸权政策。
经济上: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自由主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外因:(2分)英国霸权的自然衰落。
合理性: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6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
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本题解析:第(1)问,国家霸权的确立取决于其综合实力。英国霸权从16世纪到18世纪确立,分析其成因,应从这期间的相关史实入手。政治上,应归为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对外殖民掠夺,文化上应考虑思想解放和以牛顿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第(2)问,材料反映出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英国霸权自然衰落”。另外再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美国崛起原因。政治上同样归功于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和先进经济思想的指导,文化上大量涌现的科技成果等等。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论证论断的合理性在这基础上注意结合史实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宗教改革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B.有利于追求自由幸福
C.有利于建立平等社会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的有关内容。注意结合史实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当时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就是发展资本主义,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测试题(10分)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材料四?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精神是相对的。传统精神不讲效率,不受任何道德伦理的约束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而资本主义意味着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与此对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发生过巨大无比的杠杆作用”。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四,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尤其”有利于上述“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4分)
参考答案:(1)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2分)。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和自由。(2分)
(2)①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下,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2分)(如果只答“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得1分。)
②加尔文主张“先定论”,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美德。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二“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可得出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从材料二中“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可知其否定教会权威,崇尚信教自由,这和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2)从材料四中“资本主义意味着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联系教材中加尔文教的主要主张——个人奋斗、取得财富,既是成功,为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提供理论依据。
点评:此题以宗教改革为中心,要求学生概况宗教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尤其是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考查了思想意识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
A.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B.体现了启蒙思想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表现在①马克思主义②薄迦丘写出《十日谈》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德国在思想领域的重要贡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属于德国人;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马丁路德和康德是德国人。由此可得出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