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判断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3、判断题 下列不平等条约,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②中英《天津条约》③中英《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判断题 《抗日三字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流传,其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一营人,只余三……此数将,军人魂,军史上,美名存。”其中“姚子青,守宝山”发生在哪次会战中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处。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理由。
??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