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表现: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2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2?分)法律发生变化并不断完善。(2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分)?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2分)?
同: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在宋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2分)?异:钱穆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贵族社会转化为封建平民社会。内藤 湖南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3分)?
(3)认识:宋代社会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2分)①选官制度:科举取士进一步扩大,以科举制为基础或途径,平民 兴起,底层不断上升。(或北宋重文轻武。) ②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2分)①城市经济繁荣。②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③南宋时经济重 心转移到南方。
文化方面:(2分)精英的宮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表现为:①文学方面:文 学由诗的兴盛到词的兴盛,词更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反映了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②绘画方面:由宗教政治画到山水花鸟画、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演变。③音乐方面: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
思想方面:(2分)由唐至宋,学术思想由禅学到理学即新儒学,儒学进一步普及化和世俗化。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即可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即可比较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该观点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代各级地方长官,其产生的方式
A.皆为朝臣兼领,非正官
B.皆非差遣之官
C.皆由皇帝亲自策问后派任,此后不再兼朝臣
D.皆兼都督或将军衔号,故宋代地方政制,军民不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宋代的地方长官,就其性质而言,是中央官兼任,非专职地方官。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论语》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A项是错误的;说明了夏商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
袭的。与材料无关。CD项是分封制;与材料不相符合。B项符合题意。反映的是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
[? ]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使黔首自实田”
C.“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材料意思说丞相是皇帝的股肱之臣,是辅助皇帝统理天下的重要帮手。故选B。A项强调私人关系;C项强调与皇帝的血缘关系;D项明显错误。因此ACD均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意思,理解了就不难了。除了以上知识点外,汉代的汉武帝时的中朝制度,推恩令措施等也是掌握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