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听者 ?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
(4)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均田制的影响?
? ?
参考答案:(1 )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 )不能。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 )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 )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魏开国帝王是
A.道武帝
B.太武帝
C.冯太后
D.孝文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A项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又名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B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统一北方;C项冯太后和D.孝文帝主持了变法,是北魏强盛。故此题选A项
考点:北魏开国帝王
点评:北魏重要帝王
庙号
谥号
姓名
?政绩
北魏太祖
道武皇帝
拓拔珪
建国,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焘
统一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略)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支持孝文帝改革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拓跋宏
实行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 ]
A.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
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
D.奠定了重新走向国家统一的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拓跋澄传》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皆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殷物阜。”
——《洛阳伽蓝记》
(1)概括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的影响?
?
(3)严格地说,迁都洛阳并非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我们一般视其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
?
参考答案:(1)便于接受先进文化,便于推进改革,便于巩固统治地位,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3)因为此举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本题解析 :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 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北魏政权 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