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1分)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2分)
参考答案:(1)问题: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1分)
产生: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汉初存在许多封国)(1分)
办法:推恩令。(1分)
效果:解除了王国对于中央集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3分)
意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分)
(3)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反映了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其历史原因在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再根据题干“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可知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发展为“推恩令”,再结合所学回答效果。
(2)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建立三省六部制,“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3)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材料二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C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土司制度是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地方制度,由地方的少数民族世家大族世代管理本民族地区。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了少数民族世代相袭管理地方的权力,改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A错,是取消,不是实行;B错,和材料无关;D错,是取消。
点评:土就是土管,流就是流官,可以流动的官,解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改土归流的含义。地方制度还有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