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2分)
材料二?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⑴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4分)举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宋应星《天工开物》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答出任一个即可2分)
⑵内容:宗教、科学技术等(2分)方式: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2分)
⑶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中国数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的例子说明。
(2)注意材料信息: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徐光启“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
(3)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点评:作为文言文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因此选B。
点评: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楚国大夫屈原热爱祖国,因小人诬陷离间被流放,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楚国都城被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诗歌,《离骚》、《哀郢》等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以及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栋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