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比上年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比上年
|
1966年
| 2534亿元
| +317.3%
| 558.7亿元
| +24.4%
|
1967年
| 2104.5亿元
| -10%
| 419.4亿元
| -25%
|
1968年
| 2015.3亿元
| -4.2%
| 361.3亿元
| -13.9%
|
阅读上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
C.“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革”爆发后,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使工业总产值和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
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
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
A.“民贵君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以法为本”
D.“兼爱”“非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思想;B项是荀子思想;C项是韩非子思想;D项是墨子思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研制核武器作为预防法西斯核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2分)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2分)意义:增强了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2分)
(3)核武器依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要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防止核扩散。(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两位历史人物所说话语的用意和基本立场。第(1)问中的实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即可得出答案;也就是说从爱因斯坦对和平的基本立场和他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考虑。第(2)问既根据材料二又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才能答出第(3)问启示类题目必须按前两问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维埃政府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所以A项排除。用暴力方式推翻反动政府没有脱离中国国情,所以排除B项。三民主义指导的辛亥革命不敢发动和依靠农民,所以排除D项。三者所反对的反动政府都代表封建势力,所以都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