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年,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在全球隆重上映。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 ]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2、判断题 某学校就孔子塑像问题组织了一次分组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根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有位人物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主张,这位人物的思想属于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4、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有关儒家思想的材料:
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在启蒙时代,中国现象变为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三 宋代朱熹说:“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修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明朝李贽说:“前三代(指夏商周),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故未偿有是非耳。”?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王政治之偶像”。由于不合事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的“中国现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江“中国现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中朱熹与李贽对儒家思想各是什么?各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依据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