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④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5年6月”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3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史实,而④材料无法体现,且可以直接排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据材料和教学内容可作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东欧剧变
C.华约解散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困境;(2)政治原因: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普遍,社会矛盾丛生;(3)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加剧了局势动荡;(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C是苏东剧变的表现,D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因此选A。
点评:认识: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②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 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7年)11月2日,军事革命委员会向卫戍部队派出近60名政治委员,并规定凡向卫戍部队发出的命令必须有政治委员的签字,否则一律无效;4日,彼得格勒2万多名士兵工人赤卫队员建立中央司令部,直接受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5日,拥有8万多名水兵的波罗的海舰队发表声明说:“准备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援革命。”与以上材料所给信息相符合的是
A.军事革命委员会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指挥中心
B.苏维埃控制的革命力量有条不紊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C.面对革命力量的壮大,临时政府并未放弃抵抗政策
D.即将爆发的武装夺权获得了所有军事力量的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推翻沙皇专制是二月革命,所以A项错误;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是所有军事力量都支持武装夺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