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首先爆发于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巴黎
D.伦敦
2、判断题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B.农业集体化中农民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
C.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的健康发展
3、判断题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4、判断题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改革开放
D.罗斯福新政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二?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6分)作为苏联经济学家的布哈林又看到了什么?(4分)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