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2、判断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港。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 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
①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C.代表的阶级利益
D.最终失败的原因
5、判断题 关于国共两党进行的西安谈判与重庆谈判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结果不同?
B?、谈判结果说明了合则利,分则伤
C?、美国对两次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