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号召:“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中流砥柱
2、判断题 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4、判断题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增加了
[?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5、判断题 据(清)《夷氛闻记》记载:“(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该史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黄海大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