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武昌起义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港。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 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
①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时期Ⅰ(1953——1957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基础,为国家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保障。
时期Ⅱ(1959——1965年)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C.代表的阶级利益
D.最终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均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爱国运动,二者的最大不同点在与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方面,义和团运动对待西方文明采取一概抹杀办法,而太平天国运动则主张向西方文明学校用西方资本主义法案改造中国,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就本题而言主要是找出二者的区别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关于国共两党进行的西安谈判与重庆谈判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结果不同?
B?、谈判结果说明了合则利,分则伤
C?、美国对两次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