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要把职掌朝政的实权,由外朝的丞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与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或者杀死丞相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一样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嫡子”和“长子” 才是本题的题眼,嫡长子继承制有两条标准:一是“嫡子”二是“长子”,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本题答案是? C.③?,只有③同时具备这两条标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体现出皇帝独尊的时代特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避讳制度”、“ 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避讳汉高祖刘邦;B项,是避讳唐太宗李世民;D项,是避讳康熙帝玄烨。而D项改名不是源于避讳帝王,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避讳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5分)
(3)材料三中的“上”指哪位皇帝?主父偃建议怎么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摘抄材料回答。 (5分)
(4)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分)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2)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3分)
(3)汉武帝。(2分) 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或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3分)
(4)、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8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等信息可以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西周疆域扩大,领土辽阔,而兵力单薄。目的是“以藩屏周”。
(2)根据“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可以得出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的原因是错误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则说明了分封制下诸侯王势力膨胀,目无法纪,造成了严重的王国问题: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中的“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可知所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而颁布的推恩令的皇帝是西汉武帝。他听取了主父偃的建议,通过推恩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4)根据材料中“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可以得出特点之一: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可以得出特点之一: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权力相当大。“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可以得出特点之一是: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西周封国、汉初郡国并行、推恩令、元朝行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六部,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时期;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是在北宋;D表述错误,明朝在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作为加强皇权的措施,因此选B.
考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自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及其趋势(1)演变:①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汉朝: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以加强皇权;同时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三公职权,这一现象在东汉更为明显。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使军国大权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皇权。④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进一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⑤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2)趋势:君权与相权的权力之争中,通过分割相权,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走上极端。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