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领地国家”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综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B.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C.皇帝与大臣的身份地位不断变化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其地位的下降和皇权的上升,也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
A. 金德?
B. 木德?
C. 水德?
D. 火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②传统的孝义观念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家庭和睦从根本上源于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即宗法观念的作用,①正确;孝道,从个体来讲,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从家庭来说,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所以②正确;通过题干中“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判断③正确;家庭的和睦与否跟商品经济分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基础不是家庭和睦与否的决定因素,有时甚至还起反作用,所以④与题干无关。所以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古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共和政体
B.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C.设立保民官
D.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的法律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的认识。古罗马的最大成就是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如《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等罗马法制定的原则和内容,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现代欧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深远的影响。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