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一条款应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9.8亿两白银(一说4.5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
①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时期Ⅰ(1953——1957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基础,为国家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保障。
时期Ⅱ(1959——1965年)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八”上海抗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
A.都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B.都使日军遭到重大伤亡
C.都因战败与日本签订屈辱协定
D.都打乱了日军全面侵华部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题干要求比较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抗战和1937年的“八·?—三”上海抗战。A项不是这两次抗战的共同点,因为“—·二八”上海抗战是十九军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指挥下进行的,当时国民政府组织奉行不抵抗政策, C项不适合“八·—三”抗战,D项不适合“一·二八”抗战。只有B项是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反映的战役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A.平壤战役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东沟海战”“致远”可知这应为甲午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