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在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2、判断题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
B.稳定的小农经济
C.强大的中央集权
D.繁荣的传统文化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促使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工具的进步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牛耕普及全国
D.曲辕犁的运用
5、判断题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